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
| 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糖业专题 > 科普知识

甜的故事——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种甘蔗

2020-11-26 11:25     来源:中国糖业协会
【字体: 打印

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甘蔗,史无明确记载。宋苏颂《图经本草》:“甘蔗,旧不著所出州土”。《楚辞》、《汉书》中记载的“柘浆”,说的是甘蔗的利用,不是甘蔗的种植。

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若其园圃,则有蓼蕺蘘荷,藷蔗姜䪤,菥蓂芋瓜”。

曹丕《感物赋》并序:“丧乱以来,天下城郭丘墟,惟从太仆君宅尚在。南征荆州,还过乡里,舍焉。乃种诸蔗于中庭,涉夏历秋,先盛后衰,悟兴废之无常,慨然永叹,乃作斯赋:伊阳春之散节,悟乾坤之交灵。瞻玄云之蓊翳,仰沉阴之杳冥。降甘雨之丰霈,垂长溜之泠泠。掘中堂而为圃,植诸蔗于前庭。涉炎夏而既盛,迄凛秋而将衰。岂在斯之独然,信人物其有之”。

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其园则有蒟蒻茱萸,瓜畴芋区。甘蔗辛姜,阳蓲阴敷”。

有“园圃”“圃”“其園”字样,可见在晋以前,甘蔗是种在“園”中的,与花草瓜果蔬菜并列,并不像后代大面积地像种粮食那样种植的。这样小规模种植,主要当水果生啖,充其量榨点蔗汁,制糖的可能性不大。

种植甘蔗的地域范围,张衡说的是南阳,曹丕说的是亳州,左思说的是成都,还有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其东则有蕙圃、……诸柘、巴苴”,是在云梦,洞庭湖一带,都在北纬34°线以南,虽然规模不大,但范围很广。

甘蔗的大面积种植应当在更南方。传为东方朔所撰的神话志怪小说集《神异经·南荒经》:“南方山有柑樜之林。其高百丈,围三尺八寸。促节多汁,甜如蜜。作啮其汁,令人涌泽”。说是南方有丛生的甘蔗林,但我们不能断定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。这说明汉代我国南方地区已经有粗茎、密节、多汁、高糖分的甘蔗。

东汉杨孚《南裔异物志》:“甘蔗,遠近皆有。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,本末無薄厚,其味至均。圍數寸,長丈餘,頗似竹。斬而食之,既甘。迮取汁為飴餳,名之曰‘糖’,益復珍也。又煎而曝之,既凝,如冰,破如博棊,食之,入口消釋,時人謂之‘石蜜’者也”。

《南中八郡志》曰:“交阯有甘蔗,圍數寸,長丈餘,頗似竹。斷而食之,甚甘。笮取汁,曝數時成飴,入口消釋,彼人謂之石蜜”。

西晋张勃《吴录·地理志》有类似记载:“交阯句屚(音漏)县,甘蔗大数寸,其味醇美,异于他处。笮以为餳,曝之,凝如冰,破如博棊,入口消释”。差别只在于《南中八郡志》说的是“曝數時成飴”,《吴录·地理志》是“笮以为餳”。

晋嵇含记载岭南地区草、木、果类植物的专著《南方草木状》卷上草类十三亦有类似记载,并有“泰康六年,扶南国贡诸蔗,一丈三节”的记载。三国时,孙吴派朱应、康泰出使扶南,看到扶南甘蔗比交趾甘蔗还要好。

李治寰先生认为,诸葛亮安定南中,促进昆仑蔗从云南引进到四川,从而使四川种蔗制糖发展较快,后世糕点行业供奉诸葛亮为祖师。《太平御览·饮食部第十五》卷八五七:“新城孟太守道:蜀猪豚鸡鹜,味皆淡,故蜀人作食,喜着饴蜜”。蜀人喜甜食,诸葛亮创造了种蔗制糖的条件,二者应当有关系。日人片岗岩《台湾风俗志》也载“台湾糕饼点信仰孔明”,可以佐证。

以上是东汉、三国时甘蔗种植的记载,地域很广泛、生长茂盛、质量特醇好。甘蔗制糖凝如冰,破如博棊,称为糖了。

到南北朝时期,甘蔗种植地更多了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卷十:“雩都縣土壤肥沃,偏宜甘蔗,味及采色,餘縣所無,一節數寸長。郡以獻御”,“《家政法》曰:「三月可種甘蔗」”。江西南部宜种甘蔗,而且品质优良常作为贡品进贡。种蔗时间是三月。

南朝梁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果菜米谷有名无实果部药物中品甘蔗:“今出江东为胜,庐陵亦有好者。广州一种数年生,皆如大竹,长丈余,取汁为沙糖,甚益人。又有荻蔗,节疏而细,亦可啖也”。甘蔗品种有竹蔗、狄蔗。

《图经本草》解释:“叶有二种,一种似荻,节疏而细短,谓之荻蔗。一种似竹,粗、长,笮其汁以为沙糖,皆用竹蔗”。
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四引南朝宋郑辑之《永嘉郡记》曰:“乐城县三州府,江有三洲,因以为名。对岸有浦,名为菰子,出好甘蔗”。

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,很多地方的甘蔗都达到甚至超过了交趾蔗。按贾思勰说,江西雩都的甘蔗色味特好,其他地方没有,是作为贡品的。

按陶弘景的说法,最好的是江东,除此之外,江西的庐陵(今吉安)、广州(南海、番禺)的甘蔗也很好。

总之,魏晋南北朝时期,江、浙、安徽一带的甘蔗种得很好,江西、广州也很好。以江东为胜,雩都独具特色,广州还有一种数年生蔗——宿根蔗,节省了劳力和种苗,还早熟高糖,甚益人。

这一时期典籍关于甘蔗品种和种植技术的记载很罕见,只有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把甘蔗区分为竹蔗和狄蔗,竹蔗皆如大竹,可制糖;荻蔗节疏而细,可生啖。种蔗技术有《齐民要术》引《家政法》曰:“三月可種甘蔗”。广州还有宿根蔗。
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